顶点小说 > 城市里的法师想修道 > 第36章 太平道之论

第36章 太平道之论


终于在奚孟修的武力展示下,白珥与苍眸的联合确认后,战士们和那些其实已经搜寻完中院的考古学者退出了墓室。
  两位老教授虽然不舍,但是还是被撤离了。离去前,周教授放弃挣扎要求与奚孟修说话。
  “年轻人,你说的对,这个地方确实不算是墓葬,风格上应该更贴近生人住宅。若假设主人是修道人士且已超凡,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将这处所在定义为“洞府”。其实到现在为止,我和老唐还有荀道长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,我们推测此地主人生活的年代应该在唐中期到东汉末年这一时段内。我们重新研究过后院的视频,以那道人的头冠、袍服还有手上那根九节而悬黄符的手杖,基本可以推测跟太平道有关系...  ...”
  “另外,年轻人,据我所知,还没有人给明器像你所说的那样分类,但是你说的那种分类很有趣,有空的话我们可以交流一下...  ...”
  目送老教授离去,与一众超凡人士踏足后院。
  接下来要面对的是那位乘龙龟入定的道人了,虽然前路未卜,但明显的先前偶尔勃发的那股子敌意小了很多,那种如芒在背的针对感也微弱了许多,这是代表恶意消退?
  奚孟修松了一口气,心中自忖:今日这事还难说了结,但总算会少些隐患吧。想着时,不经意斜斜向穹顶的方向看了一眼,似乎看到了外间的天空。
  断葛突兀道:“你在看什么?”
  奚孟修回首轻笑道:“没...  ...在想着太平道的事。大家对太平道有什么了解吗?”
  他也是灵机一动,想起老周教授所说的推测——道人与太平道有关。若是真如此,想来应该会好奇后来者印象中的太平道吧。
  白珥与苍眸站在后院中默默观察感应着什么,面色越来越凝重。根本没注意身后几人的说话。
  唐青龙想了想,很果断地说:
  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。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!”
  宋青鸾奇异看了看同伴,回忆着说:
  “汉末黄巾军起义的领导者,号称大贤良师的张角创立了太平道,以《太平经》为经典。黄巾起义被镇压后,太平道转入地下传播,大多并入了五斗米道,剩余支脉应该在南北朝时期就烟消云散了。”
  荀守言目光掠过后院正中那间堂屋中影影绰绰的形象(后院靠里间奚孟修没有进入充能点灯),心中一惊有了会意,上前两步解释道:
  “太平道,是东汉末年时曾短暂存在的道家教化流派。汉灵帝时,朝局糜烂,土地兼并严重,高层士族奢靡而小民百姓困苦潦倒。地方官吏豪强极尽盘剥压榨百姓,加上当时旱涝频发,导致大量百姓失去土地沦为流民...  ...”
  流民一起,朝廷又因腐坏而无力遏制平息,流民聚散,纷争哄抢以求活,成为乱民,乱民肆虐,又裹挟起新的流民,伴随着饥荒、疾病频发。巨鹿人张角最初以施符水咒语为人治病,行走四方,招募了诸多弟子,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传教。
  传说张角早年修道时,与于吉、左慈、南华真人等相识,得传《太平经》。入世传教后以《太平经》为经典,其所立教统即为太平道,其人称大贤良师。
  《太平经》的思想要义是“致太平”,其内容据《襄楷传》的总结,可以简单说是:奉天地,顺五行,兴国广嗣——并不包含革命意味,在古代反而是安民治国之道。
  传教十余年,也是民不聊生的十几年,太平道教众已经遍布天下。公元184年甲子年,张角以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。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的谶语起事,教中精锐士卒头戴黄巾,称为“黄巾军”。
  黄巾起义声势浩大,各地教众纷纷响应云集,戴黄巾为标识起义,一月之内席卷了大半个汉帝国,但也很快在汉末名将卢植、朱儁、皇甫嵩的镇压下失败。
  黄巾起义半年后(184年8月)张角暴病死于冀州,其弟张梁继续统领黄巾,同年10月黄巾彻底覆灭。
  黄巾覆灭后,太平道转入地下传播,然后并入其他道派。其术数观念、符咒等道术、衣冠法仪都被后世道教所继承。
  传言,唐宋时兴盛的摩尼教(明教)也曾穿凿附会的尊张角为教主。
  ...  ...
  荀守言说的很客观,很像是史家叙言,尽量不偏不倚的,不臧否针砭。
  奚孟修暗暗向荀守言竖起大拇指,这道长对这段历史的总结很到位,就算是他现从网上搜索百科信息,也不见得能找到如此清晰简洁明了的客观描述。
  荀守言向奚孟修微微稽首,两人都仔细关注着不远处那间堂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。
  苍眸白珥两位本来就在尽展所能,意图观测到接下来要应对的目标的虚实。刚才奚孟修询问关于太平道时,这二位根本没有分心关注,其他人都发了言的,却独独断葛没有言语,他也似乎是个说不出来相应内容的人。

  “那等倾颓乱世,一介道人十余年间奔走四方,治病救人,不知道看过了多少人间疾苦,人称大贤良师却也不能解民倒悬,不知道他心中的悲苦绝望,又有谁在乎呢...  ...”
  众人闻声,齐齐瞩目那个沉默了许久的剑客。
  “他只是个道人,传教说道或许在行,但是起义造反堪称外行中的外行,哪怕教众遍布汉土,一朝起事天下响应,也坚持不到一年就被覆灭,自己还暴死军中。”
  奚孟修偷偷瞄了一眼苍眸白珥,只见两人面色震撼,似是见到了什么奇异壮举。
  断葛声音停顿了一下,继续道:
  “他本就行治病救人之举,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吗?而且还是一个修道有成之人,居然暴死。何如说,他是在赴死,他在领着千万流离失所、食不果腹的绝望饿殍赴死。赴一场几乎是九成九必败的死亡之会。”
  “若能得万万侥幸取胜,掀翻腐朽的局势,当然可以解救民众;若应势败亡,那就用一场绝望流血的牺牲去唤醒那个垂病昏聩的大汉;若还是唤不醒,那就让这遍布天下的星火,以反复死灰复燃来动荡天下,来奏响鼎革大汉的号角,来作为昔年强盛而英雄辈出的大汉的最后的挽歌。”
  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:此后如竟没有炬火,我便是唯一的光。与断葛说的很有些异曲同工的意思。
  奚孟修突然有些震撼于张角赴死之说,张角救民无望后产生强烈的自毁欲望...  ...
  断葛又再顿了顿,才道:
  “依我看来,那道人是个英雄,心怀苍生,逆势执剑,从容赴死,死亦无悔!”
  然后,断葛似是词穷,也似终于发表完观点了。
  断葛对于张角的英雄之论,堂皇有据,实属难得之论。众人都对他刮目相看,着实是佩服这个先前一直沉默冷酷的剑客,也是万万没想到他对于这一段历史有如此的史观学识。
  可他的话居然还没说完,又接着说道:
  “我知道你们的意思,无非是想说这些紧密相关的言辞,看能不能引动此地主人。”
  “但是,我想说的是,太平道存世时间并不长,结合这洞府的风格,这位最早也就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修士一步步活到唐时,然后自封于此,就算这位是太平道再传,至少唐中期之前,那也是一千多年以前了,当时的语言习惯和文字发音可是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。就算我们讲述太平道的历史,评价推崇太平道的祖师,这洞府的主人可能听不懂的。”
  “我虽然平时话少,不代表我不能组织好语言来作长篇大论。为剑者习惯直接果断,不代表不会动脑子。”
  “对了,大贤良师叫什么名字来着?”
  就在断葛一转口风,问出大贤良师名字时,这处洞府后院里面一声炸响,牛吽般的嗡鸣声浪将正中那间屋子半开的残朽木门震飞。
  众人齐齐一惊,白珥更是忽然叫道:
  “小心!戒备!”


  https://www.lvsewx.com/books/93213/93213957/31313096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lvsewx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vsewx.com